新闻中心

College overview

通知公告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通知公告 >

关于印发《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来源:    发布时间:2010-10-15 00:00:00    浏览次数:     
皖艺院〔2007〕104号
 
 
各部门: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已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予以实施。请各部门认真组织学习,抓好贯彻落实工作。
特此通知。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
                               二○○七年六月二十八日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我院改革发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将按照高职教育的办学思想,向着“行业领先、水平达标、特色鲜明、全面合格”的高等艺术职业学院迈进。这个时期也是我们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高质量,落实和完成学院既定目标和任务的时期。编制好“十一五”发展规划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我院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文化、教育发展战略,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一、形势分析
(一)我院“十五”发展的历史回顾和主要成绩
“十五”时期是我院迅速崛起、顺利转型的五年。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我院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的办学方针,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全院教职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艰苦创业,在思想政治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性改善。学院成立以来,自筹资金6000余万元,用于新老校区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更新建设,同时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城内征地116亩,计划在“十一五”期间筹资1.6亿元,建设规模约10万平方米的新校区,为学院的进一步发展拓展空间。“十五”期间,校园面积由50亩扩大到176亩;固定资产由800万元增加至4000万元,教学仪器设备新增达到1000万元;图书馆藏书量由8万册达到13万册,教学设施的硬件投入500余万元,新增计算机240台。筹资1000余万元在宣城路校区新建11800平方米的教学用房;自筹4500万元资金用于新校区建筑面积42000平方米的首期建设工程,使现有建筑面积达到77914平方米。
校园土地面积情况
年  度
新增面积
实有校园面积
备  注
2002年
 
50亩
 
2003年
10亩
60亩
安徽省电影学校
土地面积并入
2004年
 
60亩
丹霞路校区
土地协议签订
2005年
96亩
156亩
丹霞路校区土地出让合同正式签订,已办理出让手续的实有土地面积
2006年
20亩
176亩
新增学生公寓、后勤保障
专项建设用地
――办学层次不断提高,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学院设音乐、戏剧、舞蹈、美术、综艺五个系和一个基础教育部,分高职大专部和中专部(安徽艺术学校)。1988年开办安徽大学艺术专科班,1996年省文化厅与安徽大学联合成立安徽大学艺术学院,1998年通过本科论证,1999年首次招收导演、音乐专业本科生。通过合作办学,学院积累了丰富的本科办学经验,使办学类型呈多样化趋势。学院高职在校生从2004年235人达到2006年的1639人,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超过中专在校生。同时,实现了在山东、山西、湖南、贵州、内蒙等16个省的跨省招生,为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举办了各类艺术培训班,扩大了社会影响和教学覆盖面。艺术考级在全省设立了18个考级点,考级人数突破万人大关。2006年9月成功申报并由国家文化部、劳动保障部批准建立安徽省文化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基地,开展对本院学生和安徽省社会文艺从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和鉴定,进一步拓展了大艺术培训的空间。
联合考级情况
时间
考点范围
考级总人数
备注
2003年
合肥、蚌埠、淮南、淮北、芜湖、安庆、滁州、马鞍山
3097
8个考点
2004年
合肥、蚌埠、淮南、淮北、芜湖、安庆、滁州、马鞍山、六安、铜陵、阜阳、黄山、巢湖
5073
13个考点
2005年
合肥、蚌埠、淮南、淮北、芜湖、安庆、滁州、马鞍山、六安、铜陵、阜阳、黄山、巢湖、池州、宿州、宣城、宁国、太湖
8168
18个考点
2006年
合肥、蚌埠、淮南、淮北、芜湖、安庆、滁州、马鞍山、六安、铜陵、阜阳、黄山、巢湖、池州、宿州、宣城、宁国、太湖
10026
18个考点
▲已出版考级教材:小提琴、电子琴、乐理基础知识
▲正在排版教材:钢琴、二胡、竹笛、声乐、舞蹈(教材1―4级,DVD光盘)
――专业建设得以加强,发展定位明确。在艺术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为办学指导思想,立足安徽实际,抓住安徽特色,打造安徽品牌,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的原则,在培养黄梅戏、花鼓灯、中国舞、徽京剧、艺术服装设计、影视动画等特色艺术人才上下功夫。适应市场需求,重点建设开拓影视动画、主持与播音、多媒体设计、综艺表演、空中乘务等新专业,陆续开办了19个高职专业(29个专业方向)。专业建设日趋完善。
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情况
开办时间
序号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专业方向
修业年限
所在系
名称
2003年
1
670101
艺术设计
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平面设计方向、舞台美术方向
三年・五年
美术系
2
670118(皖)
美术
油画方向、国画方向
三年・五年
美术系
3
670202
音乐表演
声乐方向、器乐方向、键盘方向、戏曲音乐方向
三・五年
音乐系
4
670203
舞蹈表演
中国舞方向、
国际标准舞方向
三年・七年
舞蹈系
5
670206
戏曲表演
黄梅戏表演方向、
京徽剧表演方向、
泗州戏、庐剧表演方向
三年・五年
戏剧系
2004年
6
660116
图书档案管理
 
三年
综艺系
7
670105
人物形象设计
 
三年・五年
戏剧系
8
670205
影视表演
 
三年・五年
戏剧系
9
670302
摄影摄像技术
 
三年・五年
综艺系
10
670305
影视动画
动漫画设计方向
三年・五年
美术系
11
670307
主持与播音
 
三年・五年
戏剧系
2005年
12
670113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
 
三年・五年
美术系
13
670201
表演艺术
群众文化艺术方向
三年・五年
综艺系
14
670207
编导
话剧影视方向、舞蹈方向
三年・五年
戏剧系
舞蹈系
15
670304
影视多媒体技术
 
三年・五年
戏剧系
2006年
16
660114
文化事业管理
 
三年
综艺系
17
660115
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
 
三年
综艺系
18
670303
音像技术
 
三年・五年
综艺系
2007年
19
8664
空中乘务
 
三年・五年
综艺系
――师资队伍得到了进一步充实。与学院办学规模扩大同步形成了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学院坚持高起点引进人才,对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2003年―2006年通过公开招考,学院新进的本科、硕士学历学位教师86人。实施客座教授工程,聘请客座教授已达36名;并陆续邀请了李景侠、詹永明、吴琼、刘敏、徐昌俊、马梅、解晓东、何晓佩、焦小健等国内著名教授和表演艺术家来我校讲学或指导工作。今年还将招聘17名教师,争取到2008年完成新老交替,逐步建立起一支理论水平好、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教育质量明显提高,人才培养取得佳绩。学院坚持党、政、团、学“四位一体”的管理实体,各部门各司其职,同时互相协调,教学管理不断加强,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初步形成。通过组建“新安艺术团”,开办“新安周末剧场”,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参加国内外艺术大赛,多途径搭建多功能平台,尽最大可能为师生提供艺术实践的机会,走产学研一体化之路。五年来,学院累计投入300余万元进行艺术创作和实训,我院学生在省内外各项专业比赛和演出中取得较好成绩,共获得88次省级奖项,60次国家级奖项,2次国际奖项。2006年独立承办了安徽艺术职业学院五十周年校庆、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第20次年会、安徽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开幕式和闭幕式文艺演出、音舞诗画《青铜神圣》演出、合肥工业大学本科评估文艺演出等6场不同类型的大型演出均取得了圆满成功。
――毕业生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2002年我院举办了第一届安徽省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市场,到2006年底已连续举办6届,毕业生共计1658人,每届就业市场均有来自全国的100多家用人单位参加,毕业生签约率95%,就业率平均达90%以上,这一举措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平台,扩大了就业渠道,受到学生与家长的欢迎,也带来了招生的火爆。
毕业生就业情况
年  度
毕业生总数
就业市场进场
招聘单位数
一次性
签约率
2003―2004学年
311人
78家
92%
2004―2005学年
315人
113家
93%
2005―2006学年
554人
170家
93.3%
2006―2007学年
516人
114家
95%
――学术交流工作取得新的进步。几年来,先后有周小燕、温可铮、刘敏、刘文金、徐昌俊、尤小刚、崔新琴等国内著名教授应邀来我校讲学或指导工作,对创造学院浓厚的学术氛围,促进学术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
在对外文化艺术交流方面,我们注意视野向外,与世界接轨。学院多次组团赴德国、法国、乌克兰、波兰、美国等国家和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
(二)我院“十一五”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不断增强,我国高等学校的毛入学率将从目前的21%,以每年实现1%增长。未来五年,高等教育阶段学龄人口仍将处于高峰期,这一切构成了高等教育规模将持续扩展的极为有利的宏观态势。
――职业教育发展的新任务。国家确定将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明确了“四个面向”的指导思想和实施“四个计划”、“四项工程”等一系列紧迫任务。要求到2010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一半以上;“十一五”期间要为社会输送1100多万高职院校毕业生,从而为高职院校发展开拓了巨大空间。
――艺术高校激烈竞争的新格局。当前,安徽艺术教育形势不容乐观,由于艺术教育的逐步普及,生源扩大,各综合类、理工类大学纷纷成立艺术学系,开办艺术专业;全省十七个市有十个市成立中职艺校;民办高校也开始抢滩艺术教育市场,艺术教育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
总之,“十一五”期间我院要应对的严峻挑战,不仅来自民办高校和同类公办高校,更要应对社会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增强办学综合实力,提高整体办学水平,提升我院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竞争中赢得实现新跨越的主动权。
二、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文艺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为办学指导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本省,面向全国,服务社会;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的办学方针,通过全方位的努力,增强学院综合办学能力,逐步形成以高等职业艺术教育为主体,多层次、多种形式教育共同发展的办学体系,促进我省艺术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5年时间,努力把我院建设成为安徽省艺术人才培养和艺术研究、创作的主要基地,成为安徽省艺术类院校中教育质量一流,艺术创作活跃,教科研成果显著,各专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高等艺术学院,力争整体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同类艺术院校前列,实现创建全国一流高职艺术院校的目标。
(三)发展定位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文化强省建设的目标要求,主动适应文化和社会发展艺术人才的需求,集中精力办好高职艺术教育,以培养各类复合应用型艺术人才为核心,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的原则,在培养黄梅戏、安徽花鼓灯、中国舞、徽剧、民乐、影视动画等特色艺术人才上下功夫,立足安徽实际,提取徽文化的神韵,打造安徽品牌,使我院成为艺术人才集聚的中心和未来人才培养的摇篮,为我省和全国的文化事业发展服务。
(四)发展战略
――质量立校战略。以育人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转变学校发展方式,摒弃只求招生数量、忽略育人质量的粗放型或原始积累型增长方式。从偏重量的扩张转向注重质的提升,注重加强学院内涵建设,依靠教学质量的提高做优做强学校,提升学院软实力建设,练好科学管理内功,夯实学院坚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人才强校战略。人才是最宝贵的教育资源,是一所学校最重要的竞争力。我院要以坚强挺拔的雄姿自立于中国高校之林,必须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学、尊重创造”,健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筛选机制,构筑艺术人才高地。建成“一个核心”,即一个能够驾驭艺术高校发展规律、具有雄才大略,深谋远虑,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领导核心;造就“三批骨干”,即一批忠诚教育事业、师德高尚、治学严谨,知识渊博,才华横溢的教学科研骨干;一批熟悉高校管理规律、勇于进取、善于协调、联系群众、执行力强的管理骨干;一批乐于从事高校后勤工作,精通业务,热心服务、勤俭节约、精打细算的后勤服务骨干。
――文化铸校战略。文化是大学之魄,是学院健康发展的支撑和保证。要努力打造“人文之城”、“学术之城”、“艺术之城”、“诗意之城”,使我院成为“真”、“善”、“美”、“艺”交相辉映,广大学子心驰神往的成才摇篮和精神家园。
――和谐兴校战略。和谐万事兴。和谐是学院兴旺发达的基础和动力。要努力营造内和外顺、政通人和、同舟共济、稳定有序的发展环境,实现学校与社会之间、学校内部各类人员之间、全院师生员工与自然环境之间以及每一个成员的自我世界的和谐发展。
(五)办学特色
走产学研结合的特色办学之路,坚持艺术教育与创作实践、舞台实践相结合,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各类艺术人才;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的原则,在培养黄梅戏、安徽花鼓灯、中国舞、徽剧、民乐、影视动画等特色艺术人才上下功夫,实现特色发展;坚持艺术教育与文化市场发展相结合,培养艺术经济人才和文化管理人才;坚持多层次、多形式办学,以遵循艺术人才培养的特殊规律。探索并努力形成我院独具特色的办学体系。努力在艺术创作、艺术研究和文化强省建设服务方面作出新成果,形成新经验,使我院综合性艺术院校的办学功能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
三、“十一五”期间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学院建设与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强化人才培养的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不断完善专业结构体系;以产学研结合为育人途径,构建适应文化人才市场需要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和完善高等艺术教育教学体系,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根据建设文化强省对艺术人才的需要,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如下具体建设与发展目标。
(一)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逐步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部运行机制,健全学院竞争机制与约束机制。制定出台新的人事制度改革方案,方案以继续坚持“以量计酬,以质计奖”为原则,打破以工龄长短、职称高低为依据的内部津贴分配方法,加大向教学一线的倾斜力度,提高优秀人才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的待遇,对为学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重奖。努力探索一种新的更为科学的内部分配制度,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中层干部实行弹性管理,促其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严格考绩考核制度,制定细致、有效、可行的考绩考核办法,行政人员考绩考核表、教师考绩考核表、中层干部考绩考核表均以百分制计算,以德、能、勤、绩为主要内容进行打分。教师上课实行挂牌制,学生有权自主择师,对没有学生的教师实行限期待聘的管理办法,对过了待聘期仍不能上岗的教师实行解聘。
――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提高管理能力。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握“科教兴国”战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适应高等职业教育需要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优化中层干部队伍,特别要加强对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培养,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综合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强化责任意识,树立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以保证学院教学活动的有效运行和快速提高。继续加强学院综合文件的规范化管理,健全以学院教育管理网络为基础的校园网,实现现代化办公与现代化管理。
(二)继续加强学院基础建设,为培养高等艺术人才创造良好的条件。
――为切实保证安徽艺术职业学院的办学需求,学院将加大教学设施的投资力度,创造优质的办学条件,以适应高层次的办学需求。首先,已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征地116亩,这样总占地达到176亩;其次,新校区首期建设完成的综合教学楼、舞蹈练功楼、学生宿舍及辅助后勤设施42000平方米,至2006年学院建筑面积达到77914平方米。与此同时,学院在争取有关部门支持的前提下,不等不靠,努力通过自力更生启动二期、三期新校区建设工程,在“十一五”末完成6万平方米教学场地建设,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培养高等艺术人才的需求。
――增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现代化教学设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今后几年学院将在此项工作中给予更大的投资,对现有的多媒体教室、语音室、数码钢琴教室、主持与播音教室、MD音乐制作教室、雅马哈电子琴教室进行扩容,还将投资建设一座大型演播室和录音棚。同时对我院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进行全面的修订和完善,以适应高层次的、现代化的教学需要。
――根据社会文化大市场的需求,学院在建院后将根据我省对文化人才的需求,满足建设文化强省的需要,以培养舞台实用型人才为主,在巩固原有19个专业的基础上,加速建设首次招生的空中乘务专业,继续申报艺术教育等符合社会事业发展需求的新专业,在“十一五”末力争高职在校生人数达到2600人,以适应社会各界对艺术人才的需求,推进我省文化建设的发展。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实行多层次、多种形式办学,广泛汲取各类艺术的精华,拓展我院艺术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三)积极探索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全新的高职教育体系。
――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原则,以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为依据,合理调整课程设置,更新教学方法,探索高职艺术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适应新的办学需要。教学改革的核心仍然是着眼于教学与实践的相结合,强化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这种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举办教学汇报演出,参与社会实践的演出,观摩中外优秀的音乐会、剧目演出,与优秀艺术家、兄弟院校进行艺术交流,与国内外艺术表演团体进行艺术活动往来等,在实践中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艺术感受,激发他们的艺术创作灵感。
――以应用为主旨,以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为目标,加强教材编写的针对性、实用性。教材建设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是规范教师授课行为的依据,是促进教研活动的基础,计划在2007年自编教材的出版不少于5种,努力达到高等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规范化、科学化。
――加强校内外教学基地建设,突出对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
全面规划校内教学基地建设,实现设备共用、资源共享的教学目的。紧密依托行业、文艺团体和图、博、文化馆站,建立产、学、研密切结合的运行机制,多途径、多形式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建立新的教学委员会,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教学委员会成员结构由学院教研骨干、社会知名专家、离退休骨干教师三部分人员组成,以避免自教自察,为教学的顺利运行做保证。教学委员会要着力于艺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特点的研究,着力于艺术高职教育与多层次教育衔接工作的研究,为学院整体教学体系的转轨提供科学的数据、有效的方法,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
――建立一支适应高等职业艺术教育需要的、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实现高职艺术人才的培养目标,首先必须加快调整教师学历结构。由于我院原为中专学校,戏曲和舞蹈高等学科教育开办较晚,加之国家级重点艺术院校的毕业生不愿来安徽工作。因此,大部分教师为中专毕业生留校任教,造成我院学历较低。经近几年的积极努力,我院整体学历已有大幅度提高,为满足高职教育的需要,我院将继续从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或其他表演艺术团体调入高学历、高层次的教师。2007―2010年四年间,每年接受调配硕士学位以上教师3人,鼓励在职教师加强继续教育,大幅提高教师学历进修学费报销比例,本科教育学费报55%,硕士、博士生学费全报并给予最高1万元的奖励,力争在2010年使具备本科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0%以上,具备研究生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5%以上;同时,每年坚持选送3人以上的专任教师到重点艺术高校进行专业进修,使每个专业均有1―2名学术带头人。
(四)加大学院后勤社会化程度,确保服务质量。
按照《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的通知》要求,学院将采取逐步过度、不断完善服务质量、健全服务网络的方法来实施。第一、必须建立一个独立的综合经营机构,负责管理和经营后勤各部门;第二、统一管理下的各部门采取责任承包制,单独经营;第三、在确保服务质量情况下推向社会。总的原则是提高质量,保证为教学服务。
(五)加强党建工作,实施德育工程。
坚持党对学院的领导,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学院党委及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党性教育,营造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势,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爱国主义实施纲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意见》,按照《普通高校德育大纲》的要求,制定学院德育工程的实施细则;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将学科学与加强思想修养统一起来,把学习课堂知识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把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于祖国、服务于人民统一起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党支部和共青团为主体,进行广泛的教育活动,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