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College overview

学院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

张居淮院长在中等艺术教育学会19届年会上的发言

来源:    发布时间:2005-11-14 00:00:00    浏览次数: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做好艺术教育发展大文章

 

中等艺术教育学会第19届年会现场

张居淮院长在年会上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校长,老师、同志们:

    安徽艺校始建于1956年,1958年升格为安徽艺术专科学校,1959年皖南大学艺术系并入后,成立安徽艺术学院,1963年贯彻“八字”方针,调整恢复安徽艺术学校。1996年与安徽大学联办安徽大学艺术学院,2003年6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安徽艺术职业学院。

    近年来,我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靠全校教职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理清思路、更新观念,从解放思想、加强管理入手,紧紧围绕“建一流名校、创一流质量、育一流人才”的总体思路,有针对性地提出“4321”工程,强调在全校教职员工中全面树立“品牌、管理、市场、科研”四个意识;在办学上重点抓住“招、教、送”三个环节,使学生“招得进、学得好、送得出”,以出口的畅通带动进口的火热;在管理上夯实师资队伍建设和行政后勤保障这两个基础;力争在五年内实现进入“国内一流高职艺术院校行列”这一总体目标。2005年5月16日,学院分别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安徽大剧院隆重举行了新校区奠基和正式挂牌仪式。同时,从艺术教育规律出发,安徽省教育厅也下达了“关于同意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内设中专部的函”(教秘字[2005]224号),同意在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内设中专部,对外增挂安徽艺术学校校牌,允许我院继续举办普通中专教育。目前,我院主要是通过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抓住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力争把学院做优、做强、做大,实现安徽艺校的品牌移植。

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艺术高职教育发展

1、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发展观。

    为统一思想,实现学院的发展目标,我们在学院开展了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艺术教育发展的大讨论。有少数同志认为,科学的对立面是非科学,现在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否说明以前指导发展的是非科学发展观。但是大多数同志认为,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是形而上学的。社会发展有一个过程,人们的发展观也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逐步变化、进步、完善的。从世界范围来看,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更多地从经济视角来看待发展,强调经济增长;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更多地从社会视角来看待发展,强调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现在,人们开始更多地从人本视角来看待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因为只有发展才能解决中国前进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这是已经无数史实所检验的结果。我们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也必须靠发展,现在世界上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教育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0%,连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毛入学率也达到50%,进入大众教育的高级阶段。而我国经过近六年的努力,目前毛入学率才刚超过19%,进入大众教育的初级阶段。如果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仍然停留在过去的水平,多数适龄青年上不了大学,社会矛盾越来越大,人民群众能满意吗?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要更好地指导发展。

    通过大讨论大家取得了共识,明确了奋斗方向,树立了先进理念,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白了肩负的责任,对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2、用科学发展观解决艺术高职教育发展中的实践问题。

    艺术类高职教育因起步晚、规模小而普遍沿袭普通高等艺术教育的模式,稍不注意,教学方法就成了压缩饼干式,再不就是中专扩大延伸式。一些院校在失去自身固有特色的同时,也制约了自身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艺术高职教育要想发展就必须突出自身行业高职教育的特点,必须在教学创新、特色办学、艺术实践、升学就业等方面下功夫。办学的所有环节都要围绕社会需求,以职业能力为中心构建新的艺术类高职教育体系。通过几年高职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当前艺术高职教育正处于战略机遇期,但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也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1)、艺术高职教育仍被看作是低层次的“二等教育”,与本科层次教育畸重畸轻的现象非常严重。

(2)、艺术高职教育办学及管理体制需要进―步理顺,规模和质量还不平衡。

(3)、艺术高职教育办学理念及模式依然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4)、艺术高职教育办学条件问题比较严重,投入低,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师资数量、质量、来源、结构缺陷已成为发展的瓶颈之一,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艺术高职应确定学校的办学方向与办学特色,根据各自省情和地区情况,明确自己培养人才的目标、规格、能力、素质,进一步做好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要解决奋斗目标与社会、教育、经济和本校的软硬件条件不一致的问题,处理好发展规划和不断变化的矛盾。做好预测和及时修正发展目标,深化各种改革,完善自我、加强结构调整,争创优势、增强竞争力。我们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就是要立足安徽实际,提取徽文化的神韵,打造安徽品牌,要在培养黄梅戏、安徽花鼓灯、徽剧、庐剧、泗州戏、民乐、新安画派等特色艺术人才上下功夫,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的原则。我们把发展作为学校的第一要务,“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只有发展方是解决学校一切困难和问题的基础。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按照市场经济的思路,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寻找突破口和着力点,要始终不渝地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才能做好教育发展这篇大文章。

    做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发展大文章,我们采取的是两步走战略,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2001―2004年(四年时间),我们是以量的适度扩张达到有效规模效益;第二阶段2005―2009年(五年时间),我们将依靠质的提高做优做强学校,提升学校品牌,夯实学校坚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经过整整四年的努力,我院在办学条件、办学规模、办学效益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诸多问题在发展中得到了解决。校园土地面积达到了170亩,图书馆藏书量达到15万册,到2005年,在校生从2000年930人的基础上达到3100人,增加了3.3倍。实现了在山东、山西、湖南、贵州、内蒙、黑龙江、四川、新疆、陕西、天津等16个省市的跨省招生。开办了音乐表演、黄梅戏表演、影视动漫、艺术设计等13个五年一贯制专业和一个中国舞七年一贯制专业,新开办了播音主持、影视表演、动漫设计、舞蹈表演、音乐作曲与MD制作、摄影与摄像、服装设计与表演等11个高职专业,经过二年的市场检验和教学经验积累,影视表演、动漫设计、服装设计与表演等新专业生源火爆,招生形势喜人。

    在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倾全力打造了毕业生就业市场、艺术培训考级市场和省外高校艺术类专业在皖招生的艺术专业考试市场这“三个市场”。我们已连续承办了四届安徽省艺术类毕业生供需见面会,这几届安徽省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市场均有100多家用人单位参加,设展台单位大致在80余家,用人单位遍及广东、福建、江苏、上海、山东、湖南、海南等省市的文艺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社等媒体单位。学院每年有400余名大中专毕业生参加专业技能展示,签约率达到90%以上。近五年来我院还注意加强“订单式”培养,分别为安徽省歌舞剧院、安徽省京剧团、蚌埠市歌舞团、合肥市庐剧团、蚌埠市泗州戏剧团、黄山市文化局培养了六个定向班的学生;今年又与省徽京剧院签订了定向培养40名学生的协议,学院尽最大可能使毕业生“就业有路”。在艺术考级工作方面,我院作为安徽省两个考级机构之一,在安徽全省已设立了16个考级点,考级人数今年突破10000人大关,扩大了艺术教育的覆盖面,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学校生源后备队伍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今年,我院申报的“全省文化艺术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得到批准,进一步拓展了艺术普及教育、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发展空间。2004年我们争取到省外高校艺术类专业在皖招生的艺术专业考试统一安排在我校举行,参加省外艺术专业考试报名人数14000人,考生达45000余人次。今年省外共有87所综合类大学和30所高职大专院校在我省招生,全省有22000多名考生,考试90000余人次,比2004年翻了一番。艺术专业考试市场的建立收到了两个效果,第一,使学院的影响力覆盖到全国,对于扩大我校的知名度,促进学校学科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第二,配合就业市场,解决学生出口问题,使一些想继续深造的学生“升学有望”。

    “一年树楼,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师资队伍建设在学校发展建设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连续三年,学院新进本科学历以上教师达到了67人。我们在聘请了梁伯龙、袁运生、刘敏、宋飞、于红梅、吴玉霞等德艺双馨、对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为客座教授的基础上,从去年到今年我们又聘请了温可铮、刘文金、许淑英、尤小刚、徐昌俊、张维良、崔新琴、李玲玲等教授、名家为我院客座教授,目前我院客座教授已达34名。我们还重新修订加强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大幅提高教师学历进修学费报销比例,本科教育学费报55%,硕士、博士生学费全报,鼓励在职教师加强继续教育,仅2005年学院就有30余名教师参加研究生学历进修。明年还将招聘24名新教师,争取至2007年完成新老教师交替工作,逐步建立起一支理论水平好、实践能力强、德艺双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这几年,我们筹集资金1100万元,新建了11800平方米的教学用房和学生公寓;自筹资金750万元对教学场所、学生公寓、食堂、剧场、浴池进行维修改造和添置教学器材。通过加快发展,我们已解决了诸多历史遗留问题,目前全院呈现出心齐、气顺、团结、实干的良好局面。

二、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长效互动机制

    当前,安徽艺术教育形势不容乐观,由于艺术教育的逐步普及,生源扩大,各综合类、理工类大学纷纷成立艺术学院,开办艺术专业;全省十七个市有十个市成立中职艺校;民办高校也开始抢滩艺术教育市场。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艺术教育市场,学院领导班子通过多次开会,商讨研究对策,取得一致共识,即:抢抓机遇不放松,面对挑战不退缩。必须要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逐步建立产学研结合长效互动机制,为早日实现“进入国内一流高职艺术院校行列”这一总体目标而努力奋斗。为此,我们重点加强了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1、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建立产学研结合长效互动机制,重在夯实教学基础。

    艺术高职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突出学生舞台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稳定的具有良好条件的教学实践基地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舞台实践能力的重要保障。我们从建设校内教学基地和校外教学实践基地两方面入手,构筑实践演出平台,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夯实教学基础。

    实践教学任务繁重,仅靠毕业前的校外实习是远远不够的,一些基本的毕业实践前的教学任务必须在校内完成,这就必须建立一个高质量的校内教学基地。近年来我们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建设的原则,在经费投入、舞台设备等方面加大了校内教学设施建设的力度。自2002年起,耗资60万元建成美术计算机教室和音乐数码钢琴教室,投入20万元有重点地购置了近8000册专业资料和教辅资料。陆续投入50万元购置了服装、乐器、教具等教学设备。2004年暑假期间,自筹资金100万元完成实验剧场改造工程和舞台设备更新。配合新专业建设,耗资35万元建成计算机综合教室,投资20万元购置了数码摄影摄像设备。今年我们投入60万元新建了影视动漫图形工作实验室,设有41个工作站;耗资25万元对计算机教室进行升级更新;投入20万元新建服装设计与表演专业的服装制作教室。近四年我们仅用于教学设施的硬件投入达400万元。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教师和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以及对学生进行艺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开展产学研结合,使艺术人才培养能够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重要场所。我们重点建成了深圳金叶教学基地、皖南写生基地、沂蒙山写生基地、北京三浦灵弧动漫实习基地、省歌舞剧院、省黄梅戏剧院、省杂技团等七个校外实践基地。我们还与安徽省图书馆签订了协议,实现了资源共享,为学生图书资料的借阅查询提供了便利。2002年1月,我们与安徽发行量最大的平面媒体《新安晚报》联手,组建安徽省第一个公益性文艺演出团体――“新安艺术团”,相继推出了“高雅艺术校园行”、“高雅艺术社区行”、“高雅艺术厂矿乡村行”等系列活动,几年来已连续举办了80多场大型演出。扩大了影响,打出了品牌,锻炼了队伍,积累了剧目,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成为安徽省演艺界的一个亮点。

    通过加强校内教学设施建设,学院的办学条件逐年改善。2004年10月21日,我们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了投资协议和土地出让协议,以15万元一亩的价格征地110亩建设新校区,为学院的进一步发展拓展了空间。校园面积由60亩扩大到170亩。新校区计划建设规模为80000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分四年建设完成,首期建设综合教学楼、舞蹈练功楼、学生宿舍及辅助后勤设施约40000平方米,目前已完成规划报建和施工图设计,我们力争舞蹈、综艺两系的1200余名学生在2006年底前入驻新校区。我们将以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的新校区建设来继续改善办学条件,为学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2、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建立产学研结合长效互动机制,重在抓好艺术实践。

    为强化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实行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努力使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同时,把艺术实践作为突破口,以此来促进教学、编创的跟进和提高。

    几年来,通过组建“新安艺术团”,开办“新安周末剧场”,加盟安徽卫视“相约花戏楼”栏目演出,与“中北英皇”联手推出新人,参加国内外艺术大赛,建立实习基地,多途径搭建多功能平台,尽最大可能为师生提供艺术实践机会。2004年4月,在由文化部主办的全国青少年艺术大赛“蚁力神杯”戏曲戏剧比赛中,我院参赛的话剧小品《非典缘》获得了此次大赛唯一的“新剧目优秀创作奖”,多名同学获得一、二等奖。6月,在文化部主办的第六届全国舞蹈大赛中,我院参赛选手在去年“桃李杯”全国舞蹈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上再获殊荣,参赛的群舞《黄山云涌》获得了表演三等奖和优秀创作奖。9月由中国文联、中国民协主办的“福田汽车杯”第六届中国民间艺术节全国民间艺术表演大赛在山西省晋中市举行,由我院 20名师生组建的安徽省花鼓灯艺术团代表我省参赛,其中,群舞《好一个凤阳花鼓》获得金奖。10月,在安徽省第七届艺术节青少年器乐、声乐比赛和舞蹈比赛中,我院取得12个一等奖、9个二等奖、14个三等奖的好成绩,名列全省参赛团队总分第一。2005年5月,在安徽省首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我们获得3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今年6月在“第三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中,学院选送的《年画》从七百多个选送舞蹈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进入决赛。7月,我们又在教育部主办的全国首届大学生艺术节上获得2个二等奖;在第五届中国曲艺艺术节上,戏剧系学生自编自演的快板小品《揭托》获精品节目奖。今年10月,我院编创的舞蹈《兰花赋》入围第五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决赛。

    在对外文化艺术交流方面,我们注意视野向外,与世界接轨。2001年8月,学院民乐团一行30人(其中学生16人)赴德、法进行文化交流访问演出,深受德、法两国人民的欢迎。作为艺术互访交流,2001年10月,德国埃森青年交响乐团一行44人对我校进行了回访。2004年4月,应乌克兰文化部邀请,受文化部外联局和安徽省文化厅委派,由我院舞蹈系师生组建的中国安徽艺术团赴乌克兰参加“第四届国际民间舞蹈艺术节”舞蹈比赛。共有来自俄罗斯、中国、乌克兰、韩国等12个国家的1000多名舞蹈演员参赛。此次比赛共设表演一等奖五个,特别技巧奖6个。我院精选了五个风格鲜明的中国民族民间舞参赛,其中藏族舞蹈《雪域卓玛》获得表演一等奖,张磊同学表演的独舞《鼓童》获得特别技巧奖,这两个节目在表演时赢得了各国舞蹈界人士和乌克兰观众的高度评价和热烈欢迎。明年我们将应邀组团参加法国“玛尔汀”艺术节。2005年6月,应台湾兰阳民族乐团的邀请,由我院师生组成的艺术团一行33人在台湾宜兰、桃园、台北、台中等县市进行了为期十天的文化艺术交流,并获圆满成功。七场演出场场爆满。这些活动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学校品牌,培养更多复合型高质量的艺术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这几年我们投入300余万元进行创作演出活动,获得70次省级奖项,28次国家级奖项,2次国际奖项,有8篇学术论文在全国获奖。

3、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建立产学研结合长效互动机制,贵在抓好教学创新。

    艺术高职教育要办得有特色,唯一出路就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这是我们的共识。要提高就业率,在教学中就必须实施教学创新、特色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我们进一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对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在教学内容上,调整教学计划中知识与能力结构的比例。在课堂教学上,我们要求教师突出“必需”和“够用”的原则。根据高职教学计划,在理论课程体系调整中,我们把理论课限制在“够用”的范围内,突出理论课以“够用为度”,加强了艺术专业实践课程的开设,在课堂教学中精讲多练,减少重复相关课程内容的教学。目前,我院专业实践环节的课时占教学总学时的50%,并重点考虑了如何更好地将实践环节落在实处,使实践教学同理论课教学较好地融合在一起。

(2)、在教学方式上,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专业知识的互通,鼓励学生向多样化、个性化方向发展。要求教师区分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面、块、点”的教学方式。即总体抓面,保证学生学习所有教学计划安排的内容,使其水平同步提高。对特别拔尖的学生以“点”的方式,实施专门培养,学校创造条件,指派专业教师,实施突出培养。同时,戏剧、音乐、舞蹈、美术、综艺各系科相互沟通,尤其在综合艺术表演专业和文化产业学生的培养方面,达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效果。舞蹈系举行的02级平行班的“基训”、“毯技”、“民间舞”、“剧目”等项目的业务考核、竞赛,音乐系钢琴专业学生和教师的“双向选择”,开展普通话、计算机应用能力证书考试等方式也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3)、增加专业课实践比例,突出动手能力。在高职学生的实践教学中,我们注意了两点:一是对专业实践课实行单列,即拿出一定的时间,集中精力进行剧(曲)目创作、排练和演出,单记课时,以保证动手能力训练的时间和效果;二是在舞台实践教学中,加强了针对性,要求师生自选题材,独立编创,独立完成,以培养师生的创造力。如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歌曲《春风走进校园》是我院音乐系教师段继抒独立完成;获全国舞蹈比赛和“桃李杯”比赛三等奖的舞蹈《黄山云涌》、获乌克兰国际民间舞比赛表演一等奖的舞蹈《雪域卓玛》、入围CCTV舞蹈决赛的舞蹈《年画》其编创均为我院舞蹈系教师。戏剧系的陈露同学自编自演小品《非典缘》获“蚁力神”杯新剧目创作奖和表演一等奖,今年她自编自演的快板小品在第五届中国曲艺节上获精品节目奖。戏剧系学生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自导自演了话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综艺系学生自行举办“徽州采风行”摄影展览。每二周在“新安周末剧场”都有各系学生节目演出,虽然有的作品不成熟,表演也显得稚嫩,但通过教师的指点、加工,使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增强了演出能力和动手能力。

    当前,安徽艺术职业学院正处在建设、发展的关键时刻,我们面临着良好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兄弟艺术院校相比,无论是师资队伍、教学成果、设施建设,我们都有相当大的差距。我们将继续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在文化部教科司和中国中等艺术教育学会领导下,力争在高等艺术教育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加快学院的改革、建设和发展。和大家一起共同努力,促进我国艺术教育的不断发展,繁荣我国文化艺术事业。

 

    谢谢大家。

 

                                                               二○○五年十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