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组织机构 > 教学机构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时政热点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全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发布时间:2018-11-15 11:29:59阅读次数:

        党的十九大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会议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号召广大青年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这些重要论述和战略部署,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教育强国之初心、牢记民族复兴之使命,不忘立德树人之初心、牢记人才培养之使命,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贯彻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落实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强化弱项补齐短板,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努力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必须全面准确领会,科学把握其中蕴含的时代特征、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
        一要紧紧抓住“一个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九大的主线和灵魂,是我们把握十九大精神的“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判断。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新起点、新理论、新使命、新要求。这其中最核心的灵魂和最重要的历史性贡献,就是概括和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新时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党治国理政新境界、管党治党新境界,竖起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引领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指引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伟大征程。我们要用这一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将其转化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
        二要全面领会“四个性”。要从多个维度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基本特性。一是从历史维度看,充分体现了继承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产生于社会主义中国这片广阔土壤,是我们党经过长期实践孕育和艰辛理论探索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其精神实质与核心要义均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比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内涵;坚持新发展理念,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光芒;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理论,等等。二是从现实角度看,充分体现了时代性。基于对历史性变革、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等重大命题的系统而深入的科学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用“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深刻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和基本方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命题,充分体现了理论的彻底性和思想的时代性。三是从发展视角看,充分体现了创新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集中反映了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最新成果,集中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巨大理论勇气、超凡政治智慧、宏阔远见卓识和深邃独创精神,为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作出了中国原创性重大贡献,是我们党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四是从国际坐标看,充分体现了启发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了包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内的一系列新思想、新主张、新观点,为应对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和严峻挑战提供了先进的世界治理理念,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三要整体把握“七个新”。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在实践上的科学指导,把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重要性放到更加宏大的视野中去考量。一是准确把握“新时代”的科学定位,深刻理解“三个意味着”揭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意义、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全面把握好教育事业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历史背景与时代要求,努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性、科学性、系统性、创造性。二是充分认识“新判断”的战略地位,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的战略性论断,聚焦当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享受更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与教育不均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三是自觉担负“新使命”的责任担当,准确把握“四个伟大”的辩证关系,以七个“更加自觉”的勇气和决心,担负起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新时代历史使命,着力夯实党在高校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能力基础和责任基础。四是深刻领会“新思想”的真理力量,正是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我们才有这5年的历史性变革、历史性成就,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才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五是全面理解“新目标”的战略安排,扎实推进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用“两步走”发展战略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教育师生、鼓舞斗志、凝聚力量,不断推动教育事业取得新突破、新发展。六是系统掌握“新要求”的政治保证,坚持党对高校的一切领导,持之以恒地抓好高校党的建设,把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提供根本政治保证。七是勇于承担“新期待”的光荣职责,把党中央对青年一代的浓浓深情和无限期待转化为做好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光荣使命和政治担当,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认清历史和时代赋予的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以理想信念为根基  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
        理想信念是 “总开关”。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当前教育系统工作的重中之重。
        高校肩负着传播阐释科学理论、弘扬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职责,应当在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走在前列,扎实有效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把牢思想理论的“方向盘”、筑就“四个自信”的“压舱石”,率先学准学深学透、真懂真信真用,增强“三进”的理论深度、实践温度和推进力度。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办学治校各方面、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做到所有工作都围绕和聚焦这一主线,有立场、有情感、有温度,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综合改革。
        一要统筹两个课堂。要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做到班班讲、人人懂,实现师生全覆盖,让党的创新理论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课堂的鲜亮底色。课堂教学,要把解决思想与实际两大问题结合起来,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思政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好同向同行、协同发力作用。要把实践作为第二课堂,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传统经典项目,组织实施好“牢记时代使命,书写人生华章”“重走改革开放之路,砥砺爱国奋斗情怀”等新时代社会实践精品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解、提高认识,体验新时代的巨大变化,感悟新思想的实践伟力,切实增强行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要创新宣传方式。要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采取富有时代特色、体现实践要求的方法,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培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心骨”“定盘星”“度量衡”,引导广大师生确立高度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要不断创新宣传方式,运用图解图说、动漫动画、网络视频等接地气、形象化、通俗化方式,多形式、多渠道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学习宣传教育的时代感、实效性、吸引力和黏着度,把科学理论的丰富内容转化为适合高校师生的“营养大餐”。要抓好教育培训,组织开展好党支部网络培训、示范培训。在持续开展千名高校优秀辅导员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校园巡讲”和“网络巡礼”活动的基础上,聚焦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纪念改革开放 40 周年等重大主题,开展网络宣讲。
        三要完善长效机制。“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要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  观念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大力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体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立场和情感,充分体现到办学治校、管理服务之中,体现到广大教师教育教学、学术科研和社会服务之中,体现到广大学生求知求学、成长成才之中,让这一重要思想在大学校园、在师生头脑中深深扎根。
        以培养时代新人为着眼点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关系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是教育事业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青年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是时代新人的主体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了青年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与时代同心同向的系列要求,勉励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注重价值养成,着力勤学苦练,锤炼意志品质,练就科学思维,勇于创新创造,积极投身实践,牢记责任担当,为青年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前行路径,激励广大青年以奋斗为底色,勇担时代赋予的使命和重任。当前,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就是要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以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要着力处理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全面素质教育、系统性综合改革与关键性难点突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关系,以拓宽“需求侧”为根本,以优化“供给侧”为保障,以创新“思想侧”为突破,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一是拓宽“需求侧”。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每一代学生也都有自己的特质和特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发展变化,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准确把握时代特点、变化趋势,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使之更加符合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精准施策,有效扩大改革受益面,切实提升学生获得感。要将普遍性大众化的教育与差别化个性化的教育结合起来,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的目标追求与学生诉求拓展的现实情况结合起来,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具有生命力、感染力、引领力。
        二是优化“供给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是关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作为“一支不可或缺的队伍”“一支值得信赖的队伍”,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打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梦之队”的筑梦人。打铁必须自身硬,给人一瓢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优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这一“供给侧”,要始终围绕数量充足、素质过硬来开展。要立足高站位、着眼高质量、坚持高标准,配足配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不断加强理论武装、业务培训、作风锤炼,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成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排头兵、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推动者和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先行军,更好地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深入挖掘和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能力教育结合起来,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既当好“经师”,更当好“人师”,引导学生提升精神境界、涵养文化品性、加强政治素养、夯实理想信念。
        三是创新“思想侧”。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没有止境,思想的开拓也就没有止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树立新的思政观,用开放、包容、发展的思想,不断认识教育规律,发展教育思想,创新教育方法,实现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的人才培养理念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由全面施工到内部精装修”,使教育教学更有温度、思想引领更有力度、立德树人更有效度,努力形成青年学生人人都能成才、人人皆可出彩的生动局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  全面加强高校党的建设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明确了党的建设的方针、主线、总体布局、目标,从8个方面作出部署安排。报告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强调要以政治建设统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凸显了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本质特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党领导高校工作的具体体现,也是开展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抓手。在我们党的所有工作中,没有脱离政治的业务,也没有脱离业务的政治。切实加强高校党的建设,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始终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不动摇,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不动摇,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高校向纵深发展,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不偏,“四个服务”的根本宗旨不移,落实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要求不虚。
        一要坚持正确方向。要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强化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政治标准和政治担当,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把政治要求体现到高校工作各方面、各环节。要对标十九大精神、中央教育工作部署、中管高校巡视要求,全面查找高校在维护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执行党的政治路线、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聚焦中管高校巡视发现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执行不到位、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不够强、高校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党建工作责任不落地等问题,全面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实现高校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二要强化目标导向。要以党的建设总要求为遵循,以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为目标,坚持远近结合、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明确高校各级党组织建设职责,健全学校党组织、院系党组织、基层党支部、师生党员“四位一体”的党建工作体系,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高校最基层、落实到每一名党员。要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把党支部建设作为学校党建工作最重要的基本建设。要坚持完善和规范落实党支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引导高校基层党建向最活跃、最具创新能力的组织拓展。要围绕党建目标,紧盯重要环节、关键节点,画出路线图,制定任务书。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进一步增强高校学习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主动性,进一步增强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自觉性,进一步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进一步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推进落实高校党委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三要聚焦实效取向。向质量要实效,实施“基层党建质量年”行动,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着力抓好制度建设,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为重点,出台务实管用的政策文件,推动党的建设要求在高校落地生根。加强制度的监督执行,制定高校党建工作测评体系,强化制度可执行、可评估、可检查,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在高校执行有力、落实到位。强化责任落实,开展各级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把党建工作责任落实作为检验高校领导干部政治意识的一把尺子,以问责追责倒逼党建工作责任落实。推进典型引领,实施高校党建“对标争先”计划,开展创建党建先进高校、党建标杆院系、先进基层党支部、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全国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聚焦薄弱环节,填补一批“洼地”,着力推进民办高校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尽快扭转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党建工作薄弱状况。
        以牢牢掌握领导权为关键  抓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高度的文化自信,离不开文化的繁荣兴盛。党的十九大报告旗帜鲜明地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放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第一条,强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充分体现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决定性作用。
        高校处于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是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汇的地方,而青年又处于价值观形成时期,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容易受到错误思潮影响和干扰。要从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政权安全的高度,深刻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独有特性。当前,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面临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市场逐利性的挑战,传统教育引导方式面临网络新媒体的挑战,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面临敌对势力渗透争夺的挑战,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形势更加严峻,任务更加繁重。要牢牢掌握工作领导权不放松,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挥高校人才、学科优势,想出实办法,拿出硬措施,让广大干部师生的理念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始终团结统一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下。
         一要主动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深培厚植、广泛践行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时代精神和广泛共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理想信念、坚守价值追求、聚合磅礴之力。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贯穿于办学育人全过程,坚持贯穿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尤其是要与高校制度建设、校风学风建设结合起来,引导师生深入理解、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引领师德建设,引导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发挥首批全国文明校园的引领示范作用,促进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
        二要管好阵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是没有硝烟的暗战,有战斗就要有阵地。要有强烈的阵地意识,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抓阵地建设和阵地管理,绝不给错误思想和观点提供传播渠道。要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专家学者的社会责任、教师的育人责任,加强各类讲座论坛、校报校刊、社团活动的规范管理,努力拓展主流思想舆论发声渠道。当前,互联网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大变量,思想政治工作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网而生、因网而聚、因网而增。要充分认识互联网具有的意识形态属性,把网络阵地建设和管理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既要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做大做强网上正面思想舆论,又要严密防范网上意识形态渗透。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引导师生强化网络意识,树立网络思维,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建设好、守护好网络精神家园。深入实施“易班”推广行动计划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引领工程,引领校园网络平台建设,加强对高校校园网络阵地建设的辐射带动和示范引导。
        三要强化责任。高校党委要强化政治意识,强化守土责任,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的第一线,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织密责任网络,拧紧责任链条,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要不断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理论武装,提高价值引领、解疑释惑、舆论斗争、凝聚共识的能力,绝不能让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旁落。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当好学生的引路人,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绝不允许错误思潮在高校传播。要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不断提升高校网络文化建设队伍的专业本领和责任意识,引导他们明方向、善发声、敢亮剑,在众说纷纭中凝心聚力,在众声喧哗中主调领唱。要把意识形态工作要求体现到考核评价中,推动意识形态工作与管党治党、办学治校、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努力营造海晏河清、风清气正、和谐稳定的高校政治生态环境。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使命开启新征程,新发展谱写新辉煌。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实现“两步走”战略目标,迫切需要一流的高等教育和卓越人才,需要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独特作用。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党中央的新要求转化为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光荣使命和政治担当,保持战略定力,聚力问题短板,强化责任作为,巩固良好态势,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推荐

招生热线

专业客服为您解疑答惑
0551-64655938